一个中国税官眼中的OECD
作者: 驻OECD 汪成红 中国税务报 2019-10-08 15:36:04

  2019年7月,我来到了巴黎。说起巴黎,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是浪漫之都,其实它还是许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OECD总部也坐落于此,这将是未来一年我工作的地方。

  初识OECD

  OECD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的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立于1961年,主要成员以发达国家为主,目前已有36个成员国,其主要宗旨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世界贸易。在OECD的大厅,有几个赫然醒目的英文大字“Better Policy for Better Lives”,意思是“让你的生活更美好”,这一简单的短句也许更贴近它的实际职能。中国不是OECD的成员国,因此在OECD工作的中国籍职员极少。

  目前,我所在的部门全称是OECD税收政策与管理中心,OECD所有与税收相关的内容全都在这个中心。如果把OECD比喻成一个部委的话,那么我所在这个中心基本可以看成一个司局级单位吧。在中心内部,主要有6个处,分别处理不同领域的税务问题,包括:资源管理处、税收透明度和信息交换全球论坛、国际合作和税收管理处、税收政策和统计管理处、税收交易和转让定价处;全球关系和发展处。处与处之间虽然相对独立,但也不尽然,如果一项工作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则通常该部门的负责人都会全力支持。以我的工作岗位为例,我的工作横跨两个处室,一半从事国际合作和税收管理处的工作,另一半从事全球关系和发展处的工作。当处室负责人看我在忙着另一个处室的工作时,他会非常客气地说,“你那边的工作一定很忙,你这段时间可以先忙那边的,忙完再来做这里的好了。”用通俗的话而言,就是分工不分家,非常的团结与人性化。在处室的下面,又按照工作性质,划分成数字经济、涉税犯罪、跨国公司税收管理、有害税收实践、国别报告审议等11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负责某一项专门的税收工作。

  想起出国前,曾有一位财经类教授听说我即将去OECD工作一年,非常感慨地说了一句:“听说OECD的税收政策中心集中了150多人,专门负责制定国际税收方面的规则及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最低标准的同行审议,你在那儿一定可以学到很多。”到了之后,确实感悟于其分工的细致与专业。如果说税务部门的工作是为纳税人服务,那么OECD的工作则更多的是为各国政府服务。

作者在OECD

  小小“联合国”

  第一天到OECD上班时,接待我的同事一一给我介绍了办公室的其他同事。办公室是一个大开间,按照小组分隔成了几个区块。介绍过后,我才发觉几乎每一个办公室都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因为他们几乎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有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OECD成员国的同事,也有来自印度、巴西等非成员国的同事。他们90%以上都具有政府公务员背景,要么是从各个国家财政部或者税务局辞职后过来或者借调过来,要么就是从其他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欧盟委员会等)辞职后过来。每个人的身上几乎都有着自己国家的背景特色,但却并不代表自己所在的政府机关。因为来到这里工作,他们就是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公平地去起草审议各项制度。

  从他们的知识背景看,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律师和经济师,且绝大部分较为资深。由于做BEPS最低标准的同行审议通常需要跟被审议国家进行沟通,因此,OECD工作人员来自各国的背景也更有助于促进OECD与相关国家的沟通。当然,在涉及分配任务时,为了遵循“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的回避原则,小组负责人通常会交叉分配,以确保审议意见的公平性。

  由于很多人员为借调人员,工作时间一般为1年~3年,因此在OECD,“人来人往”似乎成了极为平常的事,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欢送会,然后,又会有新的同事过来。每当欢送别人时,真的有一种不舍,因为知道很难再相聚了。

  严肃与活泼

  在OECD的工作是严肃的,这里几乎每周都会有国际性会议,特别是目前数字经济工作小组的压力更大,全世界都在等着OECD尽快出台统一的数字征税方案。记得有一次负责数字经济工作的同事想今年12月休假,结果小组负责人很不客气地说,“你可以选择在别的时间休假,但不能在12月, 因为这对于数字经济工作小组来说,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

  OECD内部的工作程序较为规范,比如:工作事项基本上用邮件进行沟通,便于保留工作记录;开会需要提前在网上预订会议室、提前发送会议日程;与小组负责人讨论问题需提前预约等。最令人惊讶的是,日常办公时,整个办公室极为安静,几乎没有人接打电话,也没有听到过一次手机铃声,如果有电话需要接打,人们则都会自觉地跑到咖啡吧或迷你会议室。

  OECD的团队又是活泼和友好的。他们把这种活泼充分体现到了日常的工作讨论中,体现到了咖啡吧的亲切交谈中,体现到了午餐时的各种“八卦”中。每次开小组讨论会,小组成员都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大家进行讨论,最后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定稿。办公场所内,有开放式的草坪,工作之余,同事们有时会选择去草坪上边喝咖啡边讨论问题,很像阿里巴巴的办公模式。某一小组的负责人如果觉得他们近期的工作成果可能对别的小组开展工作有用时,也会主动邀请其他小组成员一起参加演示会,然后帮助解答问题,氛围轻松而活泼,既实现了知识共享,又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当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时,最常用的口头禅,就是“Cool”!

  记得有作家曾经说过,“我绕了一大圈去寻找艺术,寻找艺术家,最终却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艺术品。我们要将自己的一生当成一件最独特、最重要、最昂贵、最优美的作品来创作。”我想,人生中能有这一段独特的经历,在珍惜与感谢之余,更应用心、用实际行动去努力雕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